经过近一年紧锣密鼓的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山东分中心一期项目的首个赋能平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于9月底启动试运行。
“平台提供政策、金融、人才、供需、云化软件、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等公共服务,帮助中小企业以较低成本实现数字化转型,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我们还配置了移动端‘中小企助查’App,作为面向中小企业提供政策服务、数字课堂、数字工厂、小企上云、产业服务、数字工品等多功能模块为一体的‘小而美’公共服务渠道,政策红利直达,企业好用管用。”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山东分院分中心技术负责人曹星照介绍,而且90%以上的服务都将以免费的形式提供给企业,助力青岛以及山东省的中小工业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
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普惠性服务是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的重要使命之一。众所周知,工业互联网是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但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面临不敢转、不会转的难题。有研究显示,约40%的中小企业数字化处于起步阶段,约50%处于实施阶段,仅有不足10%进入深化阶段。由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牵头搭建的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发挥“国家队”的作用,通过联合政府和市场的力量,助力破解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人才、资金、技术等难题。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明确提出了“基本建成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20个区域级分中心和10个行业级分中心”的目标。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山东分中心是由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青岛市人民政府、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及山东省通信管理局四方共同建设,是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首批选址和重点建设的区域分中心。“山东分中心上线运行后,将与国家总中心互联互通,形成全国‘一张网’,实现资源共享,青岛以及山东的工业企业可以享受其他地区的优质资源。与此同时,山东本地的信息化和数字化服务能力也可以通过平台输出到其他地区,拓展应用范围。”曹星照介绍。
作为国家级战略性新型基础设施和工业数据资源核心枢纽,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山东分中心对青岛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工业互联网最终指向的是数据驱动下制造业从研发到制造再到销售的全流程变革。而工业数据的汇聚、流通和应用是变革得以实现的前提。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旨在建立一张全国工业数据网络,为产业链能力提升提供支撑。
目前,山东分中心正在加快开发的纺织服装产业链公共服务平台就是其中一项具体实践。今年,青岛大力推进实体经济发展,确定了重点发展的24条产业链。其中,纺织服装是未来要提升的重点传统产业链之一。今年上半年起,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山东分院就联合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青岛市纺织服装协会深入企业进行调研,摸排出青岛纺织服装企业的共性痛点需求。平台从原材料、设计加工到销售各环节深入纺织服装产业链,将形成智能生产、设备管控与预测性维修、数字工厂、云端设计、智慧仓储等服务能力,构建产业链上集采集销、共制共享等模式。
这意味着,此平台不仅能帮助单个纺织服装企业提升生产经营效率,还能够提升产业上下游、企业间的协同能力,以此实现更优的产业资源配置,提升青岛整个纺织服装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
据介绍,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山东分中心一期项目也正在建设面向政府的重点行业产业链监测服务平台、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服务平台、数字经济监测服务平台等三个监管支撑平台,以及面向园区和企业提供赋能服务的产业集聚区公共服务平台和面向企业提供测评服务的工业互联网测试诊断服务平台。面向政府的三大支撑平台将率先面向青岛提供服务,通过运行监测全景式了解青岛产业发展全貌,客观反映刻画区域经济发展,为政府产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一期项目计划于年底完成。
“山东分中心全部建设完成后,将构建面向全山东的数据资源汇聚、流通和应用于一体的新型工业大数据管理和赋能体系,汇聚5PB级工业互联网数据,服务企业近万家,支持打造5个产业大脑,支撑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形成数字经济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曹星照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