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上午,河南省人民医院骨科二病区(创伤治疗中心)刘涛主任团队完成了全省首例“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下经皮微创FNS系统闭合复位治疗股骨颈骨折。手术创伤仅长2厘米,切口只有3针,用时较传统手术缩短了1/2,真正实现了微创、快速、精准、智能的治疗方式。这也将为进一步提升我省外科手术水平,为精准外科建设再添新动力。
全能机器人“上岗 ”
当日早上9点,河南省人民医院E36手术间里,一名19岁的右侧股骨颈骨折患者正在这里接受手术。
与以往不同的是,一条运动灵活、操作稳定的机械臂正在为她精准建立手术通道。
一旁的屏幕上,不仅清晰明了地显示着这位患者的骨折位置、规划手术路径,还实时跟踪显示手术情况。
对于已经进行了无数台类似手术的骨科二病区主任刘涛来说,这台手术十分有新意,因为从手术方式到固定方式都可谓是全球领先。
做手术的机器人名叫“天玑”,是全球唯一的全骨科机器人。有了它的帮助,医生们的位置从手术台移至电脑边,身份由“操作者”变成“监理人”。他们将患者三维扫描影像传输到骨科手术机器人导航系统工作站,在计算机操作界面中,根据扫描影像完成螺钉置入位置、方向及长度等手术规划,然后指挥机器人机械臂一一落实手术规划。更令人称赞的是,“天玑”机械臂进针置管是一次到位,不用反复探寻,医生按此定位完成了螺钉置入操作即可。
“以往这种手术,医生要剥开皮肤、肌肉直到暴露骨折位置,手术切开较大,关键是植入固定钉时,没有透视眼的医生,只能根据手感反复尝试,精准与否全凭医生经验。考虑到这患者才19岁,以后还要当母亲,我们反复研究,要给予她创伤最小、损伤最低、对患者未来生活最有利的治疗方式。”刘涛说。
最终,刘涛主任团队顺利完成了“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经皮微创闭合复位治疗股骨颈骨折术。手术切口仅2厘米,出血只有10毫升。
本次手术还采了国际领先的股骨颈骨折固定技术——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NS),只用了3针便完成固定。
医生的完美搭档
精准、快速、安全的手术是每个外科医生的追求。但是碍于人体的局限性,医生有时空有一身好武艺却无法准确施展。此时,机器人就成了医生身体的延伸。正如天玑骨科机器人,就为医生增添了“透视眼”和“稳定手”。
天玑骨科机器人由机械臂主机、光学跟踪系统、主控台构成,分别相当于医生的手、眼、脑。
“天玑”的“透视眼” 和“稳定手”装置,一举解决了骨科手术领域的3大技术难题:视野差、精准难、不稳定。例如,光学跟踪系统不仅透视洞察着肌肉骨骼的每一个深处,还实时监控每一个手术环节;机械臂运动灵活、操作稳定,能达到亚毫米的精度;而主控电脑系统能够智能传达着医生的想法给以上两个设备,帮助医生进行“路径规划”。
术中,这个智能助手还能跟踪患者术中的移动,手臂位置能够自动补偿移动位置,保障手术路径与计划路径一致,误差可以控制在0.5毫米以内,非常精准。
刘涛介绍,骨科手术机器人是推动精准、微创手术发展的核心智能化装备,其能够从视觉、触觉上为医生的决策和操作提供充分支持,扩展医生的操作技能,术中还可以及时评估质量。
“天玑”机器人全方位、全骨科的精准自动导航系统,适用于骨盆、四肢、脊柱等复杂骨折治疗,它的临床应用成功,打开了创伤治疗的新局面,较大程度减轻了患者的伤痛,加速了患者的康复速度。未来,骨科会朝向数字化、精准化、微创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省医骨科紧跟时代步伐,为提高我省精准诊疗能力助力增辉。